?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浙江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全球第1102项世界遗产,终于结束了25年漫长的申遗之路。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83年前,在这座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里,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被发现,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都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认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论调。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入口
良渚古城瑶山祭坛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的独特贡献还在于它让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脉络愈发清晰,在二里头、殷墟等夏商时代遗址中,源自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成为中华文明在多元交融中不断演进的实证,印证了中华文明逐渐积累、不曾中断的发展特点。
良渚“琮王”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与马家滨文化和崧泽文化一脉相承,代表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以磨光黑陶和精美玉器为主要特征,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玉器。
良渚玉器
玉璧
玉神人纹多节琮
玉璜
玉瑗
玉玦
龙首纹玉镯
良渚“钺王”
三叉形饰
玉鸟
良渚玉器的雕刻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直接式,即把玉坯直接用“软玉法”处理,然后刻画纹饰;第二种全遮盖式,即先把玉器表面用保护层遮盖起来,雕刻图案后再用“软玉法”处理,将软化的部分去除;第三种半遮盖式,即“软玉法”雕刻后,再用保护层遮盖,使得各槽沟深浅基本一样。
良渚玉器琢纹的方法有浅浮雕、透雕、阴线刻三种。钻孔打眼技术也已比较成熟,根据孔眼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钻孔方式,琮璧钺环镯等孔径较大的采用空心管钻;璜、梳背、锥形器、管、珠上的小孔多采用小的实心桯钻。
玉梳背
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玉器是神崇拜的载体,同时也是世俗生活的反映。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体量、不同组合关系的良渚文化玉器,除了承载“事神致福”的神圣内容外,更已成为世俗社会中举足轻重的物质财富,它既是显贵者阶层攫取“祀与戎”权力的象征,也是平民阶层朴素情感与信仰的外在体现,妆点着社会各阶层的精致生活。 (编辑:fangfei) |